第233章
,神情格外严肃。 从外地过来的商贾看着十分稀奇。 如今天下大乱,也就南郡和边城还消停些,有多余的物质可供交换贩售。 如今聚集在边城的商贾越来越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被允许进入九凌城。这座远在关外的城池,在商贾们口中被传得神乎其神,乃是天下第一的神秘之地。 据说这是墨宗的所在,城中充满了机关,稍不留神就会发动,不知杀掉了多少有歹心的细作。据说这里的墨宗弟子都不说业朝语,他们的话除了他们自己谁都听不懂。他们晚上不睡觉,从早到晚集中在一起,进行神秘的作法仪式,祷祝不诚心的信徒还会被责罚。 据说墨宗是个女尊男卑的地方。许多不值钱的黄毛丫头在城中横行。不过谁家要是有了女儿,送去九凌湖养倒是占了便宜,不但给吃给喝,还能学点手艺贴补家用。 商贾是第一次进九凌城。 他原本是贩运竹简的商人,偶然间见到薄如蝉翼的《定安报》,惊为仙物。 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这商贾开始在定安城中大肆购买报纸,然后翻几倍贩运回到外地,竟然还供不应求。 后来他想方设法在城中找到了门路,成为《定安报》的地区分销商。 大半年的稳定销售额,让他在同级别的商贾中脱颖而出,不但提升了等级,还被邀请到九凌城印刷所直接提货,经由乌知河航运走水路包邮,送至距离他最近的一处港口。 这可是超等级待遇了,走了这一遭,以后再遇到别的行商,他也能吹一波大的。 商贾十分得意,进九凌城的时候也格外珍惜。 这城果然神奇,处处都透着和普通城池不一样的奇异之处,看得商贾眼花缭乱,什么都觉得新鲜。 比如他知道那什么“聚众作法”只是娃们读书识字。 九凌城中有个叫做“九凌城学院”的地方,从启蒙识字到术数计算,再到天象水文,无所不包,无所不教。 只要受试合格,就能把自家的娃娃送去上学,学费不高,食宿实惠。只要有天分肯努力,能学到想都不敢想的本事! 眼前这些穿着五红六绿的少年少女们,都是九凌城学院的学生,每个入学的学生都会发一件款式相同,颜色一致的“校服”。 学生们按照衣服的颜□□分年级,每天早上他都能看到这些娃娃脚步匆匆,走去学院坊上课。 今天早上这么躁动,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商贾坐在早餐摊子旁张望了好半天,实在不住好奇心,便伸手招呼伙计打探道。 “哎,哎,今天城里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事?” 伙计一愣,抓了抓头。 “啊?客官这话从何说起?” 那商贾努了努嘴,点指了一下几个生员聚集的角落。 “那个,他们都怎么了,看着都有点不对劲啊。” “噢,你说上学的啊。” 伙计恍然大悟。 “今天是大考日,这些生员今天都要考试。” “您看这算什么,发榜日才热闹呢。到时候学院会在坊前张榜,人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分数,到时候那些生员的爹娘也会来看榜,有些都是带着竹条来的哩!” “每年有吊榜尾的倒霉蛋,不通过就要被降级,被家里满街追着教训,打得那叫一个热闹,您到时候还可以去学院坊瞧瞧。” “噢。” 那商贾点了点头,语气颇有些不以为然。 “吊榜尾便吊榜尾嘛,大不了再读一年便是了,何必当众教子。”、 伙计一听他这语气就乐了。 外地来的客人不了解那种心情,事情没轮到头上怎么说都轻松。可等家里真出了一个扶不上墙的蠢货,让他在大庭广众下失了脸面,怕他就不会这样从容了。 这样的家长,他这一年一不知见了多少。 活计想了想,便又随口补充了一句。 “等大考过后便是分班,决定将来要学什么本领。再之后是招生期,今年学院据说要扩招200名生员,客官若是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热闹。” “哦?” 他这句话,立刻吸引了商贾的注意。 “你说这学堂要招生?” 商贾瞪圆了眼。 “不是边城的也能进来?” 听他这样问,活计点了点头。 “自然可以,只要能通过考试和资格审查,谁都可以来上学。” “墨宗和大都护府要开天下学路,印制可供天下人识字学文的书籍,很快就会面向天下贩售。” 他从怀中摸出一本薄薄的纸册,在商贾面前晃了晃。 “喏,就是这个,我们九凌城的制定教材,一模一样的呦。”第296章 那商贾自己便是贩报的,听说有书,马上眼前一亮。 “有书?!” 他伸长了脖子。 “可是那《东山群雄传?》” “嗨!瞧您说的。” 活计打了个哈哈。 “这可是咱们九凌城学院的指定教材,谁拿个杂书当正经事。” 他这样说,《东山群雄传》的忠实粉丝可就不干了。 商贾是没读过书的,他能叫出《东山群雄传》的名字,那也是因为他一到定安城就去饭庄听人讲书,一天不听就心痒痒,很是为书里的情节痴迷。 后来这本“奇书”逐渐从边城扩散到中原。 中原识字的平民不多,也看不懂《定安报》上都登载了些什么。不过有些戏班子看到了讲书的好处,特地派些机灵的学徒去边城听故事,一边听一边记忆,回来还教给班子里的其他人。 边城的讲书可不仅仅讲的是故事,每天讲书的先生都会根据情节教些文字。有了情节的加持,学认字这事一点都不枯燥,听完了故事回去和大家唠唠,记得还特别清楚。 于是,有些心急的开始自己去看报纸。 半辈子都不认识一个字,刚刚学了两天,最初自然都是看不懂的。 好在大家也没有太高的期待,也就是在报纸上找找自己认识的字,然后和人炫耀一下,证明自己认识字了。 可《东山群雄传》是个坑,越听就越放不下。再加上讲书先生也摸出一些门道,说故事时添加了许多解释和模仿,越发把个曲折的情节讲的扣人心弦。 这样一来,听书的人越来越多,学字的队伍也愈来愈大。 等第一本单行本新鲜出炉的时候,许多《东山群侠传》的老粉们已经习惯在吃早点的时候顺便买一份当日的《定安报》了 不过听书的人依旧很多。 就算是在报纸上读完最新连载的人,晚上一要去讲书先生的场子报到。 自己看和听人讲是两回事,能和同好交流不说,还能学到新字,谁都不想落下。 “你咋能这样说!?《东山群雄传》可是本奇书,中原那些识文断字的郎君也都抢着看呢!” 商贾撇了撇嘴。 “我就是做这生意的我还不清楚么?大家报纸,其实大部分都是冲着群雄传,单行本那是有多少卖多少,谁家的书简能有这能耐?” “你这个……” 他斜了斜眼,随手从伙计手里取过本子翻了翻。 “你这是啥?咋还画着许多图哩?” “噢,你拿这本是自然常识。” 伙计也不生气,笑眯眯地给他解答。 “这本是我在学的,我成绩不好,现在才读二年级,这上面画的是云和雨的转化。” “云是天上的水气和灰尘,遇冷会凝成水滴落到地面,就像烧热水之后,水会变成滚烫的热气朝天上飘,一样的原理。” 商贾开始听不懂伙计的话,琢磨了一阵便越发觉得有道理,心里对九凌城学院招生的事又热切了几分。 他咽了口口水,开始试探着问道。 “那你也是学院里的生员?咋还干这粗活呢?” 那活计十分坦然,半点没觉得被冒犯到,反而喜滋滋。 “这活计也不累呀。” “我是夜间扫盲班,每天只要晚上上课就好,余下的时间可以做活,先生是不管的。” “我家里还有娃和婆娘要养,能去读书我就满足啦,将来赚了钱再去考学院的正式班。” “我还准备把我家的小子和丫头也都送去念书……客官您不知道,现在来参加招生考的小娃子越来越多,去年有几个都是在家里学了东西来的,招考的时候就比旁人出彩。” “那些人家也未必有什么富贵,不过就是家里有子弟在学堂就读,回家把自己学过的东西交给子侄。” “可怕就怕以后大家都这样干!别的不说,去年落榜的那些,估计这一年来也没少花心思,我们家没有会念书的,我琢磨着我要是不提前学点东西,将来我的娃岂不是要落在后面,这可不行!” 说到这里,伙计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 “我爹说了,家里几辈人都没赶上好时候,因为庶民出身大字都不认得一个。现在墨宗和大都护府开了学堂,这个翻身的机会可不能不抓住。说不得再过几天,天下人都要学这套书册,那我家的娃不就占了先机了么?” 偏是这最后一句话,让周围都竖着耳朵听热闹的几个食客都频频点头。 现在天下大乱,皇室断绝,业朝已经成了前朝旧事,接下来就看谁有本事干掉余下几家,问鼎至尊之位。 目前实力最强的除了南郡的陆家便是边城的封大都护。南郡富庶,家底丰厚又有大船,封家兵强马壮,又有墨宗的神物加持,说不得谁就能成为下一个天家。 要真是封家成了,那九凌城学院中培养的,可就是新朝的官,新帝的臣子,这就是翻身的先机。 封家现在面向天下人招录门生,向天下开放被世族垄断千年的文字和书籍,这是何等的霸气! 只要是有意向学的人,想要为自己,为后人搏个前程的,根本不可能拒绝。 无论什么时代,身为家长的焦虑都是会传染的。 商贾原本就存着把儿子送来九凌城上学的心思,现在听说这招考的争夺竟然如此激烈,心里不禁开始呼啦啦地蹿火苗。 他还想拉着伙计聊两句,结果隔壁几桌的食客忽然要求结账,伙计一下子忙得脚打后脑勺,再也没有说话的机会。 商贾开始还耐着性子等着,后来发现人越走越多,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扔下饭钱就往外走,连找零都不要了。 嗨,还吃什么啊!赶紧回去收拾娃子来考学啊! 那几个先结账的都是鸡贼货,肯定一早就做了决断,也不在早点摊子上浪费时间,回家准备去了。 商贾懊恼的拍大腿,心说这不知又要多几个争名额的,白白给旁人点了前程。 他也不赖在城里听书了,拉了报纸便急匆匆地回城,等再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然到了招考的前一日。 九凌城学院的考点也就是在墨宗坞堡的旧址。地震加洪水将坞堡中的建筑毁了大半,但坞堡外围的墙壁修得甚是坚固,竟然在灾难中保存完好。 谢老舍不得旧地,几次和宁锯子提了重修坞堡的事。宁非想了想,觉得这事也未尝不可。毕竟坞堡作为墨宗的“老宅”,还是很有纪念的。 “那就改成九凌城学院吧。” 宁非在宗门大会上这样说道。 “墨宗自创立以来,最根本的宗旨便是有教无类,不限血统和出身。如今九凌城学院在做同样的事,我们墨宗有很多弟子都在学院中任教,不分宗派身份,向天下有心向学的人开放,这便是新的传承。” “以后从这里走出去的生员,永远会感念我宗为传播和普及知识所作出的贡献,牛背山上的墨宗坞堡,将会成为真正的科学圣地。” 他这一番话,说得众人皆是心潮澎湃,激动难抑。 一百多年,墨宗被人从云浮山狼狈地撵下来,颠沛流离,还几度濒临绝境,谁曾想他们还能在塞外重建一个新学宫?! 不,不不。 谢老轻轻摇头。 不是学宫,是学院。 是真材实料,有真功夫的学院! 他们不再是那个被问的张口结舌,讲不出图纸原理的窘困匠人。现在每一个站在学院讲台上的人,都能挺胸抬头,自信满满地说出知识体系,不畏惧任何提问和质疑,因为他们的本领,都是实打实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按照矩子的话说,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有了这份之心,没人再能把墨宗撵下牛背山,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地盘! 确定了目标,剩下的土建工程对于现在的墨宗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 赶在新一年招录季开始前,牛背山坞堡已经翻修完成,一排排宽敞的教室,一座座整齐干净的宿舍,让前来赶考的生员和家长都看直了眼睛。 “爹,这……这可真气派啊……” 商贾的小儿子惊讶得一路就没合上嘴巴。 他亲哥比他要成熟些,好歹保持住身为男儿的淡定,没像胞弟那样丢脸。 但小少年的心也烧的火热。 九凌城的生员。他一路也见过不少。他们中有些与自己年纪相仿,谦逊温和,与南郡那些读了书便鼻孔朝天的世家少爷十分不同。 生员们也不像南郡人那般讲究外表,都是穿着统一制式的棉布袍,洗的干干净净,凑近了还能嗅到黄皂的味道。 他们都是有真本领的,不讲什么纲常伦德,天理
相关推荐:
以吻为限 (1vs1 高H)
BG文里的基佬男配
卡卡与安安(高H)
老婆约炮自诉
夜晚是我们粗糙的外壳
沼泽病(姐弟骨)
称臣【姐弟病娇】
合欢(短篇H)
成为金丝雀后总是被迫穿裙子
穿越伪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