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她,开口:“咋滴?你直接喊妈了啊?” 文瑶嫌弃的看了他一眼,指了指自己:“你闺女我看起来有那么蠢吗?”就是没忍住哭了,但是这可不能告诉文教授,不然他能笑话她几个月。 文瑶说完,见文修易若有所思的模样,突然道:“爹,您可得注意点啊,那可不是我妈,那是安南的公主,皇帝最疼爱的妹妹,咱家一家老小几十口人呐。” 文瑶担心的是文修易想念她妈,万一错把三公主当她妈,闹出点什么乌龙出来,得罪了三公主得罪了皇帝。 文修易却不以为意的摆摆手:“放心放心,你爹我心里有数。” 文瑶这才放心下来,让他好好休息就走了。 文瑶一走,文修易才变了脸色,深深地叹了口气,神色悲伤:“媳妇啊,要是你多好啊,咱们一家四口又能在一块儿了,哎。” 可就像他说的,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死而复生。 他现在也已经看开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照顾好两个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也算对得起老婆的在天之灵了。 虽然喝了茶和醒酒汤,但是酒劲真的上来文修易还是有些顶不住,避免发酒疯,那就睡觉去吧。 他果断爬上床,呼呼大睡。 因为第二天要上早朝,所以晚饭的时候福王妃是怎么都不许他们俩再喝酒了。 文修易这才知道明天还得跟着福王去上朝。 “我也得去啊?”文修易是十分不想去啊,电视上看来那些上朝的场景,往那一站,都不能动,一站几个时辰,上厕所都不能去,谁顶得住。 听说很多人为了中途不上厕所,早上上朝之前都不吃不喝的。 饿着肚子去?上完了早朝,宫里管饭吗? 揣着一肚子的疑惑,文修易翻出他那从来就没穿过的官服,跟着上了福王的马车,两人晃晃悠悠的天还没完全亮就朝着皇宫去了。 到了宫门口,已经陆陆续续有不少马车停在宫门前,排队下车了。 福王的马车可不用排队,直接从旁边就走过去了,径直到了宫门前。 当福王走下马车,周围站着的官员们立马就停下说话的声音齐齐的朝福王行礼。 这才看到福王的后面又跟着走下来一个官员,瞧着身上的官服,才七品? 什么时候七品官也能来早朝了? 察觉到众人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若是换做旁人,只怕早就已经开始慌了,但是文教授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一脸淡定的下了马车站在福王旁边。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赶紧行礼,打招呼,虽然不知道对方怎么称呼,但是抱拳笑一笑的,还是可以的。 “哎呀,王爷,文兄,你们先到了啊。”只听一声爽朗的笑声,一辆马车停在福王马车后面,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也是身材发福的中年男人。 笑呵呵的就朝着福王走了过去,旁边的官员微微让开了位置,打招呼:“荣安伯。” 荣安伯年过五十,生的一副富态,祖上跟着开祖皇帝立下过汗马功劳,只是后来不想功高盖主,便讨了个无实权的伯爵封号,世袭罔替,基本上只要荣安伯府的后代不做什么伤天害理违反朝廷律法的事,就能这么当米虫一辈子。 知道的时候文修易还挺羡慕的,这样多好啊。 荣安伯的加入,就成了三个。 看荣安伯和福王都和文修易说说笑笑的,其他官员就更加好奇了,这七品芝麻官,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后来的永宁伯和永昌侯来了,刚好,凑成了五个。 “请问,是文大人吗?” 突然,五人身后传来询问的声音,几人便齐刷刷的转身看去。 来人赶紧行礼:“下官见过王爷,永昌侯,荣安伯,永宁伯。” 福王看见来人,笑了笑,开口:“呀,金大人啊,你儿子还在本王府上呢。” 金?儿子?金修宜他爹啊?金大夫说他叫什么来着?对,金彦。 文修易一下就猜到了来人的身份。 金彦颇为不好意思,笑了笑:“给王爷添麻烦了,今日下了早朝下官就去将宜儿接回家。” 福王摆摆手:“不用不用,孩子多,热闹,而且他也不一定愿意跟你回去,就放本王府上吧。” 金彦:“这……那就听王爷的吧。” 说完,金彦看向文修易,笑了笑:“文大人,早就听家父提过文大人,今日可算是见到了,家父和犬子在云雾镇,多给文大人添麻烦了,改日下官做东,请文大人吃顿便饭,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 “光请他一个多没意思。”一旁的永昌侯笑道。 金彦立马又道:“那王爷和三位侯爷可否愿意给下官一个面子。” “好说好说。”几人笑道。 金彦微微一笑:“那就这么定了,也不用改日了,今日下了早朝可好?下官现在就派人去酒楼定位置。” 结果两伯一候微微蹙眉:“今天啊?今天怕是不行。”今天他们可是和福王约好了,上他家尝尝那丫头的厨艺,到底有没有福王吹嘘的那般好。 福王一听,干脆道:“今天他们说好了上本王府上,这样吧,金大人下朝之后就跟我们一起吧,对了,派人去跟金大夫说一声,请他一道上王府去。”说完,福王神秘一笑:“嘿嘿,这次文兄来京,可是带了不少第一酒。” 果然,几人听见第一酒时眼睛都亮了。 几人自成一团,说说笑笑,旁边的官员虽然好奇,却也不会凑这个热闹,只是在他们言辞之间猜测文修易的身份。 唯有不远处站在几个官员身后微微侧身看着文修易的孟德差点就将手心的肉给扣破了。 这个废物居然来了京城,他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第453章 上朝 孟德当然收不到消息,毕竟皇帝可是悄悄咪咪的就让桂公公去把人给带回来了,根本就没通知下面的官员,他要的就是打的这些和他唱反调的官员们一个措手不及。 时辰一到,宫门大开,官员们排好队陆陆续续的开始进宫早朝,王爷和其他侯爵是不需要去官员那边排队的,他们有单独的入口。 文修易看看那边排好的队,犹豫了一会问几人:“我过去排队去?” 谁知福王却直接拉着他就往自己这边走,一边走一边道:“排什么队,你跟我们一道走。” 其他人点头:“就是,跟他们有什么好排的,走走走,今儿个咱们几个就站一块儿,反正文兄你的官职低,也不用去前面。” 就这样,文修易直接就跟着他们走了这边的通道,可把那边的官员们给惊呆了。 更加好奇这人的身份。 到了朝堂,大家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文修易站在队伍的最末端,往前看去,全都是比他官职高的官员,只好缩缩脖子待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福王和几个伯爷侯爷的位置是靠前的,本想带着文修易一起过去,被文修易给拒绝了,他一个七品芝麻官,首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这门口挺好,通风,不然这一身厚厚的官服,不得把人给热死。 很快,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呼,皇帝从后殿走了出来,上了金銮殿,坐在了龙椅之上。 他目光落在福王的身上,福王朝后面努了努嘴,皇帝这才在众多官员之间扫视了一圈,最后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找到了正在四处打量的文修易。 看他一脸轻松,还有心情参观金銮殿,皇帝差点没笑出来。 随着朝会开始,便有官员开始进言,不是找户部要钱户部不给,就是户部哭穷,要么就是参哪个官员行为不端,文修易站在最后头,听着这些大臣们像是在菜市场吵架一般,你怼我一句,我不吐脏字的骂你一句,整个人都惊呆了。 电视剧里那些早朝,不都是各种国家大事吗?怎么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皇帝也是一脸的不耐,天天翻来覆去的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互相盯着恨不得抓住对手的狐狸尾巴,若是他们将这些心思放在民生上面,何愁安南不富兴。 等到他们吵够了,皇帝才面色阴沉的开口:“吵够了吗?整日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平日里很闲吗?” 一句话,满堂安静,谁也不敢再吱声了。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懒得再看他们,而是瞥了福王一眼。 福王立刻收到信号,站了出来。 “臣弟有事启奏。” 皇帝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开口:“准奏。” 福王立刻恭恭敬敬的行礼,开口道:“禀圣上,不知圣上可还记得去年臣弟外出时无意间发现民间有人种出新粮之事。” 皇帝幽幽开口:“朕当然记得,此人种出新粮,可谓是安南之福,朕还特封他司农一职,专门负责新粮之事。” 福王立刻道:“陛下,臣正要禀报此事,陛下当时给了为期两年时间,命此人务必要种出新粮,以便日后普及。” 皇帝点点头:“是,朕是说过这话。” 福王一激动,扑通一下跪了下去,开口:“禀陛下,如今只过一年,新粮便已经迎来大丰收,臣弟觉得,无需两年,今年便可开始普及新粮了。” “此话当真?”虽然早就知道,但是再次提及,皇帝还是忍不住的激动,身子都往前倾了不少。 福王刚要开口,便有大臣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臣有话说。” 皇帝早就料到会有人站出来逼逼赖赖,所以他才让文修易闷声干大事,再悄悄把人弄到京城,就是为了拿出结果直接堵这些人的嘴。 此时有人反对,皇帝也不急,直接问道:“爱卿有何话说?” 站出来的大臣看了看福王,这才开口道:“陛下,臣觉得新粮之事只怕还得从长计议,姑且不说这新粮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吃,就是要让百姓接受也需要一段时间,臣觉得此事急不来。” 说完,这人顿了顿,又继续道:“而且,谁能知道那位司农,是不是在忽悠陛下和王爷呢。” 福王笑了,冷笑着开口:“苟大人,本王还没说这新粮的产量几何呢,苟大人怎么就知道那司农是忽悠陛下和本王的?” 这人他认识,户部的,天天嚷嚷户部没钱,自己家却富得流油,底下的庄子好几个,国库需要粮食,有时候北境战事吃紧,粮草不够便会从民间筹集,这个时候就是这些人赚的满盆钵的时候。 如今有了新粮,按照文兄的说法,此物在北境也是能生长的,虽然产量可能不如南边,但关键时刻也是能顶上一段时日的。 只是这样一来,那些人囤在手里,想要从国库捞钱的粮食可不就卖不出去了。 他们不就急了。 真该死。 但凡他提得动刀,就给这些狗东西的脑袋全砍了。 福王懒得理他,今天就是为了带文修易来露个脸,顺便让这些人知道,往后想薅国库的银子,没那么容易了。 他再次看向皇帝,开口道:“陛下,这新粮的产量几何,不如就让文司农亲自给陛下说吧。” 皇帝装作一脸惊讶:“哦?文司农何在?” 文修易早上起得早,又在最后一排,前面他们在吵架的时候他就有些昏昏欲睡了,这会被皇帝点名还没注意是点的自己。 直到他身边的另外一个看起来很小的官轻轻的推了推他,小声问道:“你是文大人吗?文大人,陛下叫你呢。” 文修易这才回神,赶紧站出来。 “臣,文修易,参见陛下。” 就这么在大门口,跪下了。 要不是这大殿特殊的传音,只怕他在这说话皇帝都听不见。 皇帝嘴角抽了抽,这人怎么站那么后面。 “文爱卿,上前回话。” “谢陛下。”文修易磕了个头,起身走上前,在福王旁边重新跪了下去:“臣,文修易,参见陛下。” 还没等皇帝问话呢,吏部尚书坐不住了,他手底下也好几个庄子,每年从国库都能弄到不少钱,要真有什么新粮,那他今年囤着准备冬天卖给户部的粮食咋办? 他果断站了出来开口道:“陛下,七品以下官员无召不得进宫,更无资格参加朝会,这位司农大人这是在无视本朝律法吗?” 文修易:“……” 皇帝:“……” 福王:“……” 玩这么大吗?上来就扣帽子。 但是福王会让他们得逞吗?显然不会。 福王也不跪了,直接站了起来,一手叉腰直接道:“咋滴吧,人是本王带进宫的,你还能参本王一本吗?你们谁要是有人家一半的本事,能种出来那么多粮食,别说七品官职了,就是你们那些没有功名的后代子孙,本王都能带着来上早朝。” 第454章 受得起,受得起 吏部尚书被福王呛得满脸通红,又不敢跟他红脸,谁不知道福王是陛下最疼爱的弟弟,就是他们全错了,福王都不可能有错,就算福王犯了错,那也只是轻飘飘的一句惩罚就结束了。 这会被福王这么一怼,吏部尚书脸色是又急又怒还无可奈何。 福王冷笑了一声,就这么转了一圈,每个人都看了过去,最后说道:“人,是本王带进宫的,诸位要是有什么意见,就冲本王来。” 借你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哼。 福王一声轻哼,都懒得理他们。 大殿里沉默了几秒,有人说道:“陛下,哪怕是福王爷也不该无视本朝律法。” 有人带头,其他人赶紧跟着:“是啊,是啊。” 文修易此时就低着头,他知道,还不到他开口的时候。 福王被他们都气笑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要跟皇帝对着干,当即便有人站出来说道:“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本朝律法虽然规定七品及以下官员无召不得入宫,但也说过,若有大功之人,自是能上殿的,刚刚王爷也说了,文大人种植新粮有功,如何不能上这大殿?” 立马一群人跟着行礼:“臣等也觉得并无不可。” 皇帝早已经习惯他们你争我抢,这也是皇帝乐见其成的事,毕竟任何时候都需要牵制。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个说法。 福王继续指着那些反对的大臣开口道:“你们,谁家如果能一年之内种出几百万斤粮食,哦,不是全国,是一个县,一个县!!!听懂了吗?一个县!本王立马就把这福王的位置让给他做。” 嘶! 福王的话一出,大殿一片沉寂,不少人都发出了低低的抽气声。 几百万斤粮食,一个县?这怎么可能。 皇帝差点没憋住笑,这个弟弟,真的没白疼,当然了,他也不可能真的把福王这个位置给旁人坐,毕竟谁也不是他的亲弟弟。 但皇帝还是配合道:“福王,你说的是真的?” 福王对皇帝行礼:“是真是假,陛下派人一查便知,陛下,不如问问文大人,今年云雾镇的产量,到底几何?” 皇帝直接看向文修易,问道:“文爱卿,你说。” “是。”文修易行了个礼,然后回道:“回陛下,三种新粮,土豆,红薯,玉米,玉米还未到收成,产量暂时未知,但是红薯和土豆今年上半年收成是一百八十二万斤,另外,臣研究的水稻种植收获成效颇丰,这是水稻的产量记录,还请陛下过目。” 文修易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个写好的折子,双手举过头顶。 “快,呈上来。”皇帝神色激动,都快坐不住了,哪怕再次提及,他还是忍不住的激动。 而众臣在听见文修易所说的半年收成一百八十二万斤时,所有人都沉默了,无论是反对的,还是支持的,此刻都沉默了。 沉默过后是激动,为首的便是那些武将,还有许多年迈的老臣。 有人忍不住询问文修易。 “文大人所言可属实?当真半年产量一百八十二万斤?” 文修易看了问话的老臣一眼,此时满头白发,老态龙钟却精神抖擞,此时看着他的眼神里满是激动。 福王在他耳边低声道:“此人是殿阁大学士,陈阁老,三朝元老了。” 文修易点点头:“下官不敢乱说,若大人不信,可派人前往云雾镇查看。” 陈阁老一个踉跄,险些没站稳,随即快步走出来,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对皇帝道:“陛下,此乃我安南之福,安南之福啊。” 皇帝这会也已经看完了折子,看了一眼陈阁老,既然陈阁老站出来了,刚好趁着这个机会,给文修易弄个封赏,省的这些人再叽叽歪歪的。 当即,皇帝将手里的折子递给了身边的太监,吩咐道:“将折子给陈阁老和诸位大臣都看看。” 太监将折子拿了下去,第一个递给了跪在地上的陈阁老。 陈阁老打开,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激动,双手都止不住的颤抖,皇帝生怕这老头在大殿上一个激动嗝屁了,赶紧给弟弟使眼色。 福王连忙走过去把人给扶起来,顺便安抚道:“阁老,你可千万别激动,冷静,冷静啊。” 陈阁老颤抖着不敢置信的看了看福王,又看了看皇帝,皇帝对他点了点头。 陈阁老瞳孔一缩,皇帝点头,那就代表这些数据是经过皇帝核实了的。 “老夫顶得住。”陈阁老冷静过后,推开了福王的手,然后看向文修易。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已经七十多岁的老阁老就这么对着文修易跪了下去。 “文大人,请受老夫一拜。” 文修易哪敢受啊,赶紧爬起来跑过去一把把人给拖住,没让陈阁老的膝盖落在地上。 “阁老大人,下官受不起啊,您起来起来。” 陈阁老一手拿着折子,一边痛哭流涕:“受得起,受得起啊,文大人解了我安南之困啊。” 这一幕可是把其他人都给弄懵了。 福王趁机在陈阁老耳边小声提醒他:“阁老,咱能先不激动不,还有不少人想使绊子呢。” 陈阁老一顿,脸色瞬间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不用人扶,自己就站好了,眸色也沉了下来,将手中的折子举了起来,冷声道:“除新粮之外,文大人种出的稻种,一号亩产四百三十六斤,二号稻种亩产五百零七斤,三号稻种亩产七百一十四斤,四号稻种……” 陈阁老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成功看到所有人变了的脸色。 水稻的产量,一直以来都是安南最大的问题,产量不高,百姓拥有的土地量少,种出来的大米产量层次不齐,而大多数好的土地都掌握在富人或者达官贵人的手中。 百姓本就艰难,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收成没有多少,还要交税,剩下的也仅仅只够糊口。 本以为有新粮能改善百姓的生活就已经是惊喜了,却不想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终于,陈阁老开口说出了最后一串数字。 “四号稻种,亩产九百八十斤。” 第455章 文昌伯还是文昌侯 大殿上再次响起了抽气声,一片哗然。 深藏功与名的文修易被众人注视着,还有些心虚呢,毕竟高产的稻种是从闺女那薅来的,真正本土的稻种一号和二号也就提高了一点点的产量。 有人小声议论,说着这怎么可能。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很多人都不相信的。 毕竟他们虽然不种地,但是谁家手底下没有几个庄子?产量几何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 这哪里是高产,这是翻了一倍啊。 皇帝看着这些人一个个的被怼的无言以对,心情那叫一个爽。 甚至有武将已经开始跟文修易套近乎了,要不是大殿之上不敢太放肆,他们恨不得现在就把文修易给围起来。 这哪里是七品小芝麻官,这是爹。 一时之间,所有人看文修易的眼神都变了,只怕这位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京中新的新贵了。 站在文官行列里的孟德看着这一幕,目光阴沉,一直没有说话。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初瞧不起的废物,如今却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冷笑,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好了。”皇帝沉稳的声音一出,大殿上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皇帝看着文修易,又看了看文武百官,缓缓开口道:“你们也不必怀疑文大人所言的真实性,因为,福王世子这半年,一直都在文家。” 也就是说,文修易说的是真的,他们可以编,福王世子可不会编。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再开口,那些一直和新粮推广唱反调的大臣也都闭上了嘴,毕竟能站在这大殿上的人都不是傻子,很明显皇帝就是故意的。 之前新粮刚出的时候就轻飘飘的带过,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虎王的花奴(H)
村夜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过激行为(H)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乡村透视仙医
开局成了二姐夫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