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诗小说

知诗小说> 为你作画(nph) > 第66章

第66章

中村屋斜对面的纪伊国屋书店,扭头对雅子说:“我们去书店看看吧?” “去吧去吧。”雅子挥了挥手,不在意地说。 她当然知道林千秋喜欢读书,她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爱好,但也愿意进书店看看,看有没有最近新出的好看漫画,又或者新的少女杂志什么的。 纪伊国屋也是日本有名的连锁书店了,新宿这家店是本店,有足足200坪大呢(坪是日本常用的面积单位,1坪大约相当于3.3平方米)!或许在华夏,一家书店这个大小不算什么,但在日本,还是寸土寸金的新宿,这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型书店了! 林千秋和雅子一走进书店,就看到了正面‘黄金位置’摆放着如今最为畅销的一些书籍。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无疑是《项羽与刘邦》、《苍茫时分》和《元首的谋叛》三本,这三本书都是在去年造成了轰动的作品, 《元首的谋叛》的作者中村正轨凭这部作品拿到了去年的直木赏,《苍茫时分》则是山口百惠隐退后出版的自传作品,因为有着山口百惠的加持,几个月内都霸占了畅销榜榜首呢!《刘邦与项羽》则更加重量级,是日本知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作品。 这也算是司马辽太郎创作生涯里的代表作了,非要在他的作品里挑选最好的、影响最大的,就是这部《项羽与刘邦》,以及《坂上之云》、《龙马奔走》了。其中《刘邦与项羽》更为特别一些,是司马辽太郎一个日本人写的外国历史故事。 而这个故事也确实在日本大受欢迎,它创下了新的销售纪录! 据说,这个纪录后来还是由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打破的,而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这对华夏人来说又是更加著名的存在了——强还是《挪威的森林》更强,要知道《项羽与刘邦》是通俗文学作品,《挪威的森林》却是纯文学作品呢! 一部纯文学作品打破了通俗文学作品创下的畅销记录,这听起来简直像是爽文故事里才会出现的情节! 当然了,这个时候林千秋可读不到《挪威的森林》,只能读读《项羽与刘邦》了。 她上辈子没读过这本书,在司马辽太郎的所有作品里,也只是因为看过新撰组题材的动漫,对新撰组感兴趣,而读了《新撰组血风录》。这次正好可以带着十足的新鲜感去看——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看日本小说家讲中国历史故事,还是挺有趣的体验的。 当然,前提要是这个日本小说家有基本的是非观,不要在别人的历史故事里塞私货。 《项羽与刘邦》是上下两卷的大部头,林千秋选中这套书就不方便逛书店了。所以她没有立刻伸手去拿,而是和雅子先一起逛了逛书店其他区域,期间也匆匆翻阅了一些书籍杂志。看到新一期的《文艺》时,还特意拿了一本。 不管怎么说,今后她就要在这本杂志上连载《我的围棋》了,这缘分大着呢! 《文艺》是一本旬刊,每月逢五会上架新刊。今天是2月24日,明天新一期的《文艺》就该上架,这时候上一期的《文艺》也所剩不多了。 而按照林千秋和博闻社签约后谈到的,《我的围棋》第一期正是要在2月25日这期开始连载...到那时候林千秋也就能见到连载稿费了。 连载稿费就是这样的,即使《文艺》杂志已经拿到《我的围棋》第一部全部的文稿了,但连载稿费的发放却是根据杂志付梓的时间来算的。一天没有印刷成铅字和读者见面,作者这边就见不到一分钱——当然,这种事也不一定,如果是大作家的话,也可以特事特办的。 在书店里消磨了两个小时,等到林千秋和雅子离开结账时,林千秋就选了一套《项羽与刘邦》,还有新一期的《文艺》。 雅子看到林千秋要买大部头的《项羽与刘邦》并不稀奇,林千秋一直很喜欢读小说的,对中国也感兴趣,这个作品完全就是她会感兴趣的样子。但《文艺》杂志就有些少见了,她不记得林千秋有阅读这本杂志的习惯。 “这本杂志好看吗?”雅子还以为林千秋是在刚刚的翻阅中看中的这本杂志,就有些好奇地问。 林千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和雅子说了实情:“嗯,这件事我和你说,但你不要和别人说,好吗?” 等雅子点了点头,林千秋才说出了自己写了一本小说,投稿给了《文艺》杂志主办的‘文艺赏’,最终拿了奖,并且在这个月就会开始连载的事——因为在安静的书店里,雅子拼了命才忍住惊叫,就瞪大了眼睛和林千秋面面相觑。 结完账,走出了书店,她才迫不及待地问:“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种事!?千秋你完全没有和我说过啊...而且这种不可思议的事,为什么就发生了?天呐!天呐!这是真的吗?还是说,这是个愚人节玩笑...或者你出现幻觉了,还是我出现幻觉了?” 林千秋等她这一阵语无伦次过去了,才慢慢说起了这件事的大概情况。 “就是第二学期时,忽然就有了灵感,想要写一个故事,想的不得了。之后有空就会写一点,有时一两张原稿纸,有时会多一点。然后积少成多,就攒出了可以去参加征文评选的分量。” “想着可以试一试,如果入选就太好了,就算没入选,也完全没有损失,于是就投稿了。当时也看了正在举行的征文评选,其中就《文艺》杂志的文艺赏最合适,规格也不低,所以......” “我也不是刻意瞒着你,只是最近大家都忙着入学试,很怕分心的。而且没头没尾,突然就说自己参加了征文评选,还拿了一个奖什么的...这也很奇怪啊。” 她还在最后说:“你也知道的,我一直有写一些东西的,只不过过去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也没有勇气投稿。这次是备考苦读太痛苦了,就想到写一个故事放松头脑——” “你说这叫‘放松’?”雅子忍不住打断了林千秋,并且翻了一个白眼:“谁会把写一本小说,当成是学习之余的放松啊...果然,果然千秋你有一些很可怕的特质啊,现在是越来越明显了。” 说完这些,她顿了顿,又露出了梦幻的、不可思议的表情:“所以说,这事儿是真的喽?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幻觉?啊~啊~,还是不行,我还是很难想象这是真的......” 林千秋知道,雅子这是理性上相信了她的话,毕竟林千秋完全不是开玩笑的口吻。再说了,临时开玩笑也很难有这么详细的前因后果...至于‘幻觉’,那纯是雅子随口说的,她当然知道没有幻觉。 只是,理性是一回事,感性又是另一回事。感性上,这件事在雅子内心还没有实感,所以她才一副完全没有进入状态的样子——这也没办法,只能是时间长了,慢慢就有实感了。 ??[53]霓虹物语1981(22): 雅子确实对林千秋的小说得奖,并且即将要变成铅字,连载到杂志…… 雅子确实对林千秋的小说得奖,并且即将要变成铅字,连载到杂志上没有实感。不过,到了第二天,也就是2月25日这天,新一期的《文艺》被放到了书店、杂货店、便利超市等的展示架上时,她赶早就买了一本。 而就在雅子顺着封面推荐,找到‘文艺赏’优胜作品《我的围棋》,以一种微妙的、不真实的感觉阅读时。东京这座城市里面,正有不少人也和她一样,打开了这一期的《文艺》,顺着封面推荐选择先看初连载的《我的围棋》。 大石杏是这些人里中的一员。 “哎呀,猪排酱没有了...小杏,可以麻烦你一下吗?”大石一家的早晨,灶台旁忙碌的妈妈忽然冲外面客厅里的大石杏说道。 大石家是厨餐一体的构造,餐桌旁就是看报纸的爸爸,外面客厅则只有捏着棋子打棋谱的大石杏。 她当然不想跑腿,但这种跑腿的活儿,没有让一家之主的爸爸去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什么事也没有。也不可能去叫醒还在睡的大哥和小弟,所以如果想要中午的便当里,不会少了挤上猪排酱的完美猪排,她就非去不可了。 “是的,我这就去。”放下棋子和棋谱,大石杏不太情愿地走到门口换鞋。 走出家来,大石杏深吸了一口气。虽说出来这一趟不是她自愿的,但难得这么早、这么安静的时候上街,别说还挺舒服的...... 大石家住东京郊区的一处团地,而所谓团地,就是很多家庭住在一栋楼,一个区域内有很多同样楼栋的‘集合住宅’——这值得特别解释是因为,日本和其他进入工业化的现代国家不同,它的城市居民依旧少见地以独立住宅为主流,这种‘集合住宅’只是补充。 不过要说团地就是华夏的小区,倒也不是,它给日本人的观感大概更类似‘筒子楼’。甚至它最初模仿的对象之一,也和筒子楼一样,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楼。 只不过模仿的时候,日本经济条件比华夏好,所以团地住宅和赫鲁晓夫楼一样,虽然说是‘简易住宅’,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而筒子楼,砖混建造代替了赫鲁晓夫楼的模块化建造就算了,关键是厨房、厕所这些空间往往得一层居民共用,这就很不方便了。 不过考虑到这样的成本降低,到也不是不能理解那个年代做出这样的改动。 这样说,团地住宅就更像华夏的普通现代小区了?但真的不是,一方面,团地住宅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住宅紧缺问题,学的也是苏联简易住宅的路子,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各方面都很紧凑,基本卡着居住需求的底限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团地宅更像筒子楼了,它的绝对条件比筒子楼好,但对日本人来说,相对条件可不好。而且即使算‘绝对条件’,它也多的是不如人意的地方呢! 比如说最基本的面积,各地的团地住宅都共享几种户型,其中主流户型就是四十多平米大——这一点也和赫鲁晓夫楼如出一辙,赫鲁晓夫楼有3种主要户型,即30平米的一居室,44平米的两居室,以及60平方米的三居室,其中也是44平米的两居室最多。 虽说这都是居住面积,而不是建筑面积,更没有华夏人深恶痛绝的公摊。但不管怎么说,四十多平米的房子,小夫妻两个人住没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也还可以。一旦家里孩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就难免拥挤了。 大石家就是这样,住在两居室四十多平米的团地宅中,家里有一对父母、三个孩子,怎么都有些紧张了。几年前大石杏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相关推荐: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交流_御书屋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红豆   NTR场合_御宅屋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镇妖博物馆   新年快乐(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