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中午和池谷加奈子见面,下午则和妈妈一起搬家...真是堪称急行军的一天啊。这也是为了将杂事集中在一起,一次性解决,不然分在三天,三天都没法专心写作。 “这样可以吗...”池谷加奈子推辞了一下,但她也知道林千秋的性格了,不是假客气的那种。所以很快她就说:“这样的话,去松荣亭怎么样?那是一家日式西餐厅,创立于明治四十年(1907),也算有点年头了...我觉得是一家挺棒的店。” 林千秋觉得‘松荣亭’有点熟悉,就是一时想不起来哪里听说过。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问题,本来这次见面的重点就不是吃饭。更何况池谷加奈子也说了是好店,想来一家开了有七十多年,没有倒闭,还有自己忠实食客的店,总是在水准线上的。 而等到第二天,她按照池谷加奈子留的地址,找到神田淡路町2丁目8番,那家外表低调的‘松荣亭’时,林千秋终于有点儿想起来了。是她最近在杂志上看到的,有过推荐的一家店——说是味道好、分量足,而且在有格调的西餐厅里,这家算很实惠的了! 走到店外,可以看到大大的‘西洋料理·松荣亭’的招牌,就挂在楼上屋檐下,完全是洋食店的做派。而只看招牌下面的正门,因为有白底黑字‘松荣亭’的暖帘挂着,倒是和式居酒屋的感觉更浓。 不过,就算没有看到‘西洋料理’的招牌字,估计也很难认为这里是做和食的。因为门旁的壁灯、拱形窗,还有砖石样式的外墙,一下就让人联想到了近代横滨的西餐厅(日本西餐厅滥觞于横滨和神户,老店攀扯起来几乎都有这两个地方的背景),只是没有那么鲜艳。 像是红砖墙什么的,就变成了黑色白色,更有日本高级料亭的感觉。 林千秋撩开暖帘,推开镶了玻璃的木门,随着‘叮当’一声响,就走进了一家很有明治大正感觉的店。 店内就和很多日本餐厅一样,谈不到宽敞。不过好歹是西餐厅,总不至于像居酒屋一样,几乎只有吧台位——不大的空间里,摆放着7张桌子,这些桌子都很小,基本只能供两位客人共同用餐。如此再加上吧台位,说是西餐厅,同时最多也只能招待17位客人而已。 “欢迎光临,客人是要找人吗?”服务生微笑服务,注意到林千秋的目光扫过各桌,就猜到怎么回事了。 林千秋‘唔’了一声,点点头:“我和池谷小姐约好了,啊,我看到她了。” 这也算是餐厅小的好处吧,在这种地方约了人,只要走进来扫一眼就能找到人了。 找到人后,林千秋直接走过去,将手中的手提袋放到一边,然后就坐了下来:“抱歉,我迟到了...上午去了一趟池袋,在那边有点事情要办,结果比我想的要费时间。” 教育大附高定制校服的店在池袋站附近,本来林千秋以为只要过去,试穿完衣服后,裁缝很快就能确定哪里要修改,然后她就能走了。结果嘛,店里的人比她想象的多,导致等了一会儿才轮到她。 然后就是要填的表格太多了,不难,就是繁琐,这也导致她花了更多的时间在那边。 “没关系,您不必在意,只迟了几分钟而已。”虽然社会上强调要守时,池谷加奈子本人也是个守时的人,但人生在世,肯定是有意外的。只是一次迟到几分钟而已,她还不至于上纲上线。 林千秋坐下后,服务生就送来了菜单——其实没来过的店,菜单也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同样的菜色,在两家店就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林千秋只是扫了一眼,很快就对池谷加奈子说:“池谷小姐不是经常来吗?不然池谷小姐推荐一下吧...如果只能推荐这家店一道菜,您会选择哪一道?” “当然是西式炸什锦饼啦!”池谷加奈子想也不想地回答,不过她又立刻补充说道:“但这并不是单从味道出发,给出的回答,这里面是有我的私心的...因为这道菜是夏目老师喜欢的,所以每次吃的时候就仿佛感受到了夏目老师的感受,会格外不同。” 林千秋大概知道,池谷加奈子是夏目漱石的粉丝,所以这里说‘夏目老师’,就只能是夏目漱石了。 “啊,难道夏目老师曾经来过这家店?”林千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起这家店了。说起来,夏目漱石去世于1916年,而松荣亭开业在明治四十年,也就是1907年,说夏目漱石来过这里,倒不是不可能。 夏目漱石之名,别说林千秋这辈子在东京生活十几年了,就是上辈子在国内,那也是如雷贯耳的。先是她小时候就读过‘月色真美’的小故事,之后又因为《文豪野犬》之类的动漫作品,了解了夏目漱石和他的《我是猫》——东瀛文坛大佬的印象是根深蒂固了。 “夏目老师有没有来过松荣亭,我是不确定啦,但夏目老师喜欢这家的‘西式炸什锦饼’这是确定的。因为松荣亭的一代目,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科贝尔教授家的厨师,夏目老师去拜访科贝尔教授时,一代目就端上过这道自创菜,获得了夏目老师的称赞。” “这样一说,那就没法不点这道菜了啊。”林千秋立刻就确定要点这道菜了,哪怕这道菜不见得真有那么美味。 其实很多有故事的菜,即使味道稍显普通,也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就在这里了,人就是愿意为故事付费的生物。 “那么,炸什锦饼之外呢,味道上您推荐?”当然了,故事是满足不了味蕾的,所以林千秋即刻又追问道。 “唔,牛肉烩饭吧!松荣亭的牛肉烩饭很有特色哦!一直坚持明治以来的做法,得提前一个礼拜就开始处理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才能拿来做烩饭...味道的话,只能说一个礼拜的准备完全是值得的。” 牛肉烩饭和炸什锦饼都是碳水了,又已知这家店的分量比较足...虽说是日本人的分量足,但这可是八十年代,日本人倒也还不是几十年后的堪称邪典的小鸟胃。 所以此时日本人评价为‘分量足’的主食,一份林千秋也差不多了。之后再吃一些配菜什么的,就算是对得起青春期的好胃口了。至于说再吃一份同样分量的碳水,吃肯定吃得下,但强行去吃又是为了什么啊? 所以林千秋和池谷加奈子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人合着点一份牛肉烩饭和油炸什锦饼,到时候各分一半就恰到好处了。 而除了这两样,林千秋还单独要了一份蛤蜊汤。至于池谷加奈子,另外要了一份沙拉——林千秋一开始没当回事,后来端上来了才知道,这居然是一份马铃薯沙拉。这样一来,池谷加奈子今天中午吃的不就是牛肉烩饭、油炸什锦饼和马铃薯沙拉了?真正的碳+碳+碳啊。 果然,日本人这种碳水加碳水的饮食习惯,是由来已久啊。 池谷加奈子见林千秋多看了几眼自己的马铃薯沙拉,还解释说:“松荣亭的招牌沙拉就是马铃薯沙拉了,因为明治年间开业时,大家都不习惯吃生菜,所以西餐沙拉一类,就只有煮熟的马铃薯沙拉了。现在虽然也会做生菜沙拉,但果然还是这种老菜单上的菜更有味道。” 林千秋笑着点了点头,不再多看。 这一餐林千秋还是吃的比较舒服的,正如之前看过的杂志上的推荐,松荣亭确实是一家分量和口味都很过关的日式西餐厅。尤其是考虑到他家的价格,原本只是‘过关’的评价,立刻就能被拔高到出众了! 一份经过繁琐准备而成的牛肉烩饭只要600円,招牌的日式油炸什锦饼,是猪肉、洋葱、鸡蛋和面粉混合,然后下油锅炸出来的朴素料理,味道也不错,价格同样是600円。马铃薯沙拉和蛤蜊汤,则一个370円,一个400円。 另外她们两个还要了柠檬水,加上去总共也只花了两千多円而已,合每人1000円出头——消费税要到1989年才推出,所以不必再加这个。 如果是去小店吃饭,这当然是很贵了,1981年的东京,几百円就足够一个女生吃饱吃好了。但松荣亭好歹是老牌子的西餐厅,内部装潢也不错,这个价钱已然算很便宜。事实上,现在东京稍微上点儿档次的西餐厅,至少也是这个消费水平了。 “...对了,今天约您,除了《我的围棋》第二册的稿子外,还有第一册的单行本。出版部已经在忙这件事了,让我给您带来了这个。”吃的差不多了,池谷加奈子想到了什么,从放到一边的公文包里拿出了薄薄的一份文件,递给了林千秋。 刚刚她们吃饭的时候聊的是《我的围棋》第二部的事,聊了林千秋对第二部的理念、剧情安排,还有林千秋现在的进度——林千秋还带来前面一百页原稿的复印件过来,让池谷加奈子可以带回去看看。 有的作者还会需要编辑帮他们审稿,提一些修改意见什么的。林千秋的写作习惯是不需要这个的,一方面她很难按照别人的指点写东西,那样别说变好了,反而原本不错的部分也会变得不自然。另一方面,也是林千秋喜欢一气呵成,写好的东西就是不喜欢改来改去。 她所谓的‘修改’,其实就是改一下错字漏字,以及一些明显的遣词造句问题、常识错误什么的——这其实是把校对的一部分工作给干了。 总之,林千秋也不需要池谷加奈子审稿,让她把原稿带回去看,纯粹是为了让她能心中有数而已。 现在《我的围棋》第二部聊过了,饭也吃完了,要说的事又换成了《我的围棋》第一部的单行本——这下池谷加奈子拿出来的文件,是打印出来的《我的围棋》第一部的封面,总共有3个候选方案。 其中第一个是画的,巨大的棋盘在下,正和、早苗两个人物站在棋子的位置上,这样显得人物很渺小,围棋无比巨大,视觉上很有冲击感。 第二个则是实物,在非常干净的水蓝底色上,角落里有小小的棋盘、书包和一对棋罐。棋罐一个是打开的,还有一颗棋子漏了出来,显得很安静、很有故事。 第三个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了,是淡黄色的封皮上,中间有一个印章一样的图案,第一感觉是家纹之类。但仔细看就知道了,其实是手指夹着一颗棋子,还故意不太精致的样子,更有雕版刻印的感觉了...然后上方有横排的黑色书名和作者名。 林千秋纠结了一下,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一下’,很快就抽出了第一个,交回给池谷加奈子:“嗯,如果问我的意见,我会更喜欢这个。不过如果最后选了其他两个,其实我也能接受。只要不是特
相关推荐:
红豆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交流_御书屋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将军在上
婚里婚外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