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品读...也实在没那个时间。别看眼下文艺赏评选如火如荼,实际大家平常还要为《文艺》杂志,乃至副线杂志《印象》忙碌呢! 《文艺》杂志是旬刊,《印象》杂志更是周刊...虽然作为通俗文学杂志,而不是纯文学杂志,旬刊、周刊都很常见,但杂志社的工作量确实是由此拉满了。 午餐时间过后,文艺赏最终候选名单就被公布了。看到《我的围棋》确确实实在名单上,而不再是小道消息,加奈子最后一点儿不放心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候,年轻的审稿编辑们都盯着最终名单,上面如果有自己送选的作品就兴高采烈,一旦没有就垂头丧气。 这两者大概是一半一半。 年轻的审稿编辑有10人,最终名单上有6部作品,但有一人选送的作品被选出了两部。 “还是高木前辈厉害啊,居然有两部选送作品都进入了最终名单。”一个年轻女孩在贴出来的最终名单前沮丧地说。 她是去年新进入杂志社的编辑,也是那一批里唯一转正的女孩,大概是同为女孩的原因,平常和加奈子、高木走得比较近。 当然,也就是普通同事的那种近,连算朋友也有些勉强。 “这种事,其实是运气吧?如果分到手上的稿件没什么出色的,那就算再有本事,也选送不了好作品。”一个和加奈子、高木同期进《文艺》杂志社的男同事,有些不服气地说。他选送的作品似乎是全军覆没了。 这话即使有开脱的嫌疑,也不能说没道理。虽然不是不可能有人眼力不济,在初审时漏掉了其实很出色的作品。可是审稿编辑们向上推的名额并不少,所以他们卡的也不是很严。这种标准下,依旧没有得到选送,那很难讲是审稿编辑有问题。 毕竟‘明珠暗投’什么的,哪有那么多‘明珠’呢?尤其是他们选的还是通俗作品,这相比起纯文学作品,选取标准更大众化,也就更不容易出现‘遗珠之恨’这种事了。 所以看来看去,运气还真是个极大的影响因素!不是审稿编辑们慧眼如炬,将最好的作品选了出来。而是最好的作品就那么恰好,被分到了某个编辑手上,然后层层选拔,出现在了最终名单上。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嘛。”另一位男同事看不服气的这位有些激动,怕争吵起来不好看,就出来打圆场:“真要说的话,作家们也好,我们编辑也好,其实都是一些实力的基础上看运气的。尤其是作家们,谁敢说卖的最好的作家就是最有实力的呢?有时的确是恰逢其会。” 这话谁也无法反驳,一时之间气氛虽然还是怪怪的,但至少没有要吵起来的样子了。 高木冲这位打圆场的男同事笑了笑,然后才说:“有两部作品进入最终名单也不会更有优势,受赏的作品只有一个,又不是随机抽取,始终是要选最好的一部...话说,今天回去后,老师们还没看过这6部作品的,就要抓紧时间补上‘欠账’了吧?” 别看高木说的很谦虚,但她眉眼带风,嘴角上翘,压都压不住,明显是很得意的样子。她应该对自己选送的作品很有信心,觉得最终受赏的话,应该就是她名下那两部作品之一了。 “这6部作品最出众,老师们之前不说全部看过,至少也大概看过其中一半吧。这欠账也不多,应该没什么问题——2月8日就要颁奖了,还要提前通知到作家,时间也很紧张呢。”女后辈跟着说道。 文艺赏评选的时间确实很紧张,不过这也不是文艺赏才有的问题,多数征文评选活动都是这样的。说到底,这也就是一个杂志社搞的活动,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其他工作,是不可能长期分心于此的。 很多征文评选活动的流程,以及颁奖的效率,不是亲历者,是真的很难想象的。 之后也和女后辈说的一样,第二天下午评委们又聚到《文艺》的编辑部会议室开会讨论。而这一次,加奈子也有份参加,只是她和其他4个年轻编辑的位置在末座。中间如果没有特别要求,估计是不能发言了,就是旁听而已。 一开始,大家就是各自表态,6部作品中如果只能支持一部,那么会选谁。这也不只是单纯‘投票’,还要说明选择的原因,讲清楚作品的优点,算是自己投票不算,还要为作品拉票吧。 而就是这么一圈下来,加奈子也心中有数了。 到这时候了,除了一部作品一个支持都没有,两部作品各只有一个支持,剩下三部作品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其中一部,是早加奈子两年进杂志社的前辈选送的《紫蝴蝶》,另一部是高木的两部作品之一《未知事件》,还有一部就是《我的围棋》了。 票型是3:4:3,看起来是《未知事件》领先?其实不能这么算。如果真要这么算,那还评委讨论什么呢?直接投票,票多的就拿奖好了...这又不是选举!最看好哪一部很重要,但相对不喜欢哪一部也很重要。 尤其是他们要选的还是通俗文学作品,‘不喜欢’就是个更重要的指标了。而《未知事件》的弱点也在这里了,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很不喜欢。 在有评委表示支持《未知事件》后,加奈子能明显感觉到不少人的纠结。那种不吐不快的表情,在编辑部这种常和各种作品打交道的地方,还挺常见的。 “《未知事件》算是一部推理作品了吧?虽然我们也不是不做推理作品,但总觉得...”说这话的是评委阵容中,《文艺》杂志的编辑之一。他没有把话说完,说到一半摇摇头就没往下说了。 ‘文艺馆’是博闻社下属馆局之一,旗下又有4个出版部,《文艺》杂志属于第二出版部,这个出版部就负责搞推理之外的大众文学。至于推理,作为日本文学中一个显赫大类,单独辟出了第三出版部来做。 倒也不是说《文艺》就泾渭分明,一点儿不沾推理的边了,这种事经常是很暧.昧的。但《文艺》主推的新人赏,最终捧出一个推理作品得奖,这瓜田李下的,始终有点儿不合适的感觉。 “也不算推理作品吧?只能说是有推理元素。真要以推理作品来说,这部《未知事件》反而是不合格的了。”一位作家评委是写过推理小说的,对此当然有发言权,还进一步指出:“以推理作品来说,哪怕是社会派推理,诡计也太儿戏了,推理的过程更是不合逻辑。” “的确如此...但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氛围,尤其是那种哥特气质,让人联想到一些老派小说。”一位女评委手支着下巴,露出了回忆的表情,她也是表示支持《未知事件》的评委之一。 关于‘氛围’的评价一出,立刻有人反驳:“如果要说氛围,《紫蝴蝶》不是更好吗?那种旧时代名门望族宅院深处的幽深典雅,真是让人喜欢啊。而且我认为这部作品的文笔是最好的,我猜它的作者一定是科班出身,而且有一定年纪和阅历了。” “是啊是啊,而且《未知事件》的氛围嘛,如果以电影类比,大概是B级片那种吧,一边玩弄血腥,一边又用叙述诡计制造悬疑什么的。相比之下,《紫蝴蝶》就要优雅多了,是能得奖的文艺派的格调。”有人表示赞同,还不忘拉踩一下《未知事件》。 这之后,《未知事件》和《紫蝴蝶》的支持者居然攻击起了另一部作品,一时之间好不热闹,衬得其他作品仿佛不甚重要了一样——见到如此,加奈子有些暗暗着急起来,担心大家忘记了还有一部《我的围棋》呢! 直到大家都充分‘交换了意见’,稍微安静了一些,主持会议的主编这才清了清嗓子,左右看看:“《未知事件》和《紫蝴蝶》大家说了很多,优点和缺点,诸位想必都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另一部大家也很喜欢的《我的围棋》呢,是认为它比起《未知事件》和《紫蝴蝶》,还是差一些吗?” “如果是的话,我们可以先排除它,这样也好集中讨论《未知事件》和《紫蝴蝶》。” ??[43]霓虹物语1981(12): 其实主编还挺喜欢《我的围棋》的,觉得如果出单行本的话,那会…… 其实主编还挺喜欢《我的围棋》的,觉得如果出单行本的话,那会是很好卖的小说。尤其是这么多天过去了,越是回味这段时间看过的那么多新人作品,就越确定这点——这方面主编可以说是经验丰富,自信应该不会搞错。 但他作为《文艺》杂志的主编,是文艺赏的评委团里最特殊的。他担心自己一旦表态支持某一部作品,其他人就很容易碍于他的情面跟着支持...这就不好了。 说到底,阅读是非常主观、非常私人的事,而要做通俗文学作品的话,就得集合多数人的喜好。不这样做的话,他的判断契合市场的时候还好,一旦有所偏离,就不会有好结果了。 所以他没有直说,只是公事公办地说明了现在的情况。要么谈谈《我的围棋》,要么觉得《我的围棋》不值得谈,那就排除不管了。 “《我的围棋》当然不能排除。”之前对《我的围棋》表示支持的一位评委立刻说:“事实上,我始终认为《我的围棋》才是最契合‘文艺赏’的主旨的。文艺赏到底是一个通俗文学奖,而且一直以来都尽量选择最有市场潜力的作品...从这个传统来看,难道《我的围棋》不好吗?” “它叙事流畅、轻松好读,更重要的是作者很会调动读者的兴趣,让人忍不住一旦开始,就不停地往下读。而且啊,主角是小孩子,处在小学到国中的阶段,年纪大一些的小学生,还有初中生,甚至高中生都会感兴趣吧?” “成年人也不会觉得这个故事幼稚,我们能投入其中就说明这一点了...” 立刻有人跟着赞同:“不错,正是如此。还有啊,我是下围棋的,所以能感觉到,这本小说讲到围棋的部分是深入浅出,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却很专业呢。我想,真的发表后,可以定向给围棋爱好者宣传,效果会很好的...我们国家的围棋人口不是很多吗?只要能吸引一部分围棋迷就会很成功了!” 此时的围棋人口超千万呢!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轻度爱好者而已,但只要是爱好者,就说明是对‘围棋’感兴趣的。所以,哪怕只能吸引1%的围棋迷,那也是十多万人了,而此时日本的图书市场,通俗小说能卖10万册以上,就算是成功了! 这不奇怪,一本小说就算定价1000円、10%的版税分成,印了10万册的话也能给原作者带来1000万
相关推荐:
过激行为(H)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旺夫
万古神尊
淫魔神(陨落神)
山有木兮【NP】
秘密关系_御书屋
篮坛大亨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新年快乐(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