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边填表了。表格总体来说还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些基本情况而已。很快填完后,她拿去给佐伯小姐看,佐伯小姐扫了一眼点点头:“没错,都是可以的...小妹妹你的字迹很漂亮呢!” 林千秋上辈子有个下棋的父亲,他是练毛笔字的,还有个美术老师的妈妈,两个人都觉得让林千秋练练字挺好的。所以对林千秋来说,书法是真正的‘童子功’——这辈子的父亲,那也是个传统派,即使没有特意让林千秋学过书法,也注重这方面。 总之,两辈子结合,她的字当然不错。也谈不到什么筋骨举架,至少外行看着都是挺赏心悦目的。 “诶,这个笔名吗?”看到报名表里登记的笔名,佐伯小姐才顿了一下。 “不太好吗?”林千秋不太自信地问。 毕竟这是第一次取笔名,尤其是她因为有了上辈子的记忆,脑子里增加了很多华夏人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文化偏差’了。一个笔名她觉得不错,但在真正的日本人看来或许就会有些古怪。 本身笔名怪不是问题,日本人自己就经常搞一些怪东西,真等到林千秋成名了,说不定这还是一个美谈。但她现在不是还没成名吗?一个奇怪拗口的名字,说不定会让审稿人下意识厌烦...真要是那样,就不好了。 “不,挺好的,我觉得很好...看起来,小妹妹你家人是华夏文学的爱好者嘛!”佐伯小姐笑着说道。 再次确定了,的确是个文艺青年来着,而且还是对华夏文化有相当兴趣的文艺青年。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一眼看出林千秋笔名的出处? 林千秋给自己取的笔名是‘林雪堂’,‘林’当然就是她两辈子的姓氏,至于‘雪堂’,则是苏轼的典故。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黄州建了居所,因为是大雪时建成,又在墙壁上画满了雪花,所以有‘雪堂’这个名字。 《后赤壁赋》一开头就是‘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说的就是这个‘雪堂’了。 苏轼是林千秋最喜欢的诗人,她自己走上写作这条路,取笔名的时候用到苏轼的典故是自然而然的事——林千秋其实有点儿取名困难,所以也考虑过直接用本名。 直接用本名写作的日本作家也不是没有,只是这样一来,如果‘林千秋’成名了,就更容易影响到她的私生活了。 虽然这好像有些杞人忧天,才走上写作的路就开始考虑成名影响生活的事了。但林千秋是真的对自己挺有信心的,秉持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心态,还是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用以未来行走文坛。 “是啊,因为很喜欢苏东坡,特别喜欢他的《后赤壁赋》,实在太有才华了,也太乐观了!”林千秋顺着佐伯小姐说道。当然了,这也是她的真心话。 “这个笔名是来自诗人苏东坡吗?”佐伯小姐尴尬一笑:“对不起,我还以为是和林语堂先生有关呢...我很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读过不下5遍了。‘林雪堂’这个笔名,写下来和‘林语堂’很像呢。” 这就有点尴尬了,但林千秋还是很快找补:“啊,那个呀,我也很喜欢林语堂先生,他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都很棒!而且林语堂先生也是苏东坡的崇拜者哦,他写过《苏东坡传》,还曾经将苏东坡的作品翻译成英文,辑录为《东坡诗文选》呢!” “对对对,林语堂先生也是苏东坡的崇拜者...”佐伯小姐的尴尬得到了极大缓解,然后就和林千秋聊起了林语堂,以及他的《京华烟云》。 倒不是佐伯小姐没事做了,这个时候和一个来访者聊这些。而是这时候恰好没有别的访客,再加上她真的是《京华烟云》的粉,而哪怕是在博闻社这种地方,要找到一个能聊华夏作家作品的同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聊了几分钟后,佐伯小姐忍不住问道:“所以,小妹妹你投稿的家人是谁,是你父亲,还是你的哥哥姐姐呢?” 她主要是觉得,林千秋的文学积淀远胜同龄人。而能培养出这种孩子的家庭,大概文学氛围很浓厚吧。就这样,好奇起了投稿参赛的那个人——她到现在依旧不知道,投稿人就是林千秋自己! “其实不是的,我这次报名是为我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林千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她虽然没有宣扬自己就是参选者的意思,但也不会骗眼前的佐伯小姐。毕竟说到底,欺骗对方有什么意义呢?对方也不是她的审稿人,不会因为写小说的人年纪小就下意识轻视对方,进而影响到作品的入选。 这时候还不比几十年后,通俗小说这一领域,作家年轻化的迹象很明显,很多奖项都有二十多岁,甚至十几岁的未成年拿到了。当下的话,哪怕是写通俗小说的作者,很多也是三十多岁才能拿到一个奖项。十几岁的获奖者?那是闻所未闻的! 更进一步说,十几岁的小说作者,几十年后随处可见的少年作家,这个时候都还是真正的稀罕物呢! 果然,佐伯小姐露出了极为惊讶的表情:“...这样啊,很有行动力呢...” “说起来,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将心里的故事写出来,参加征文活动什么的。但结果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写作这件事比想象中容易,但又比想象中困难。原本想象中那么有趣的故事,结果就是无法在稿纸上达到自己想要的呈现。” “这样看起来,你至少比我厉害...更进一步了。”佐伯小姐鼓励地说。 当然了,说是这样说,佐伯小姐也不认为林千秋就有机会获奖了。她之所以保持鼓励的态度,一方面是林千秋之前和她聊了那么多,就算是同好了,她对林千秋的印象极佳。这种时候,本就不可能说泼人冷水的话。 另一方面,则是她曾有过的,写小说打算参加征文比赛的经历了。这种相似的经历,让她更能理解林千秋,而不会下意识觉得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又或者觉得林千秋就是闹着玩的,看不上她的努力。 但是,从内心深处真实想法来说,佐伯小姐一点儿也不看好林千秋。 等到林千秋告辞离开之后,中午时她和同事一起吃便当,就说起了这件事。 “...那个小妹妹看起来很有劲头呢,那么厚一沓稿纸,要写满也不容易吧?不过这件事可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现在‘文艺赏’的有效投稿都有多少份了?” 这个同事是后勤,负责的还就是《文艺》的编辑部,所以佐伯小姐才会问她这个。而现在这一问,她想了想就说:“好像听副主编统计过,到昨天为止已经有2300份有效稿件了...再加上今天的,真是竞争激烈啊!” 今天是截止日最后一天,所以有不少人赶这一天来报名投稿,因此收到的稿件应该会高于往日平均。而就算不算最后一天的投稿,只看2300份这个数字,那也很惊人了! 这可不是网文时代,那时大家在网文平台上写小说没有门槛! 这个时候手写小说参加比赛,等于是一个人单机写完了一本才投稿。不只是费时费力,对作者的心态也是一个考验...写过小说的就知道了,写的小说没人理会,那是很打击积极性的。而现在不是没人理,而是写完之前都没读者的! 总之,此时写作的门槛,天然就把一批一时兴起、内心不够坚定的人筛掉了。另外像佐伯小姐这种,写的不太好,又很有自知之明的,也不会来尝试...这样一来,2300份稿件,多数就还过得去了。这其中的竞争,可和网文时代从2300篇小说里脱颖而出,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哪怕是网文时代,能从2300篇同时连载的小说里冒头,那也不错了,会是能赚不少钱的小说——所以这也是不容易的! “是啊,竞争激烈,特别残酷,千里挑一都不止了。”佐伯小姐摇了摇头:“我能理解她的心情,这个年纪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脑子里的点子一个比一个有趣,只要能写下来,肯定可以声震文坛,成为芥川龙之介第二也不成问题。” “然而现实是很无情的,没有足够的积累和练习,年轻的新人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就像我,当初的文稿我还留着呢,偶尔读一遍还是觉得很好笑,就连句子都有很多不通顺的。”佐伯小姐也是经过那一次,才放弃了作家梦,毕业后老老实实找了个班上。 上班地点选在了博闻社,大概就是她最后的文学追求了。 “也无所谓吧?听你这样说,那应该是个很年轻的女孩子。这对她来说就是一次尝试而已,失败也不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以后无论是就此放弃,还是继续坚持下去,等待花开,都是可以的。”做后勤的女孩子没有佐伯小姐那么‘代入’,就比较客观地说。 当然,她也觉得这好像是不知天高地厚了一点儿,所以又摇了摇头:“当代的青少年好像越来越像美国青少年了,我是说,像他们一样莽撞、狂妄,认为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成。说实话,我不认为这是好事。” “美国文化,尤其是美国的青少年文化影响到日本,这确实是...”佐伯小姐虽然喜欢美国的爵士乐,也爱看好莱坞电影。但这个时候听到同事说到这个,也下意识赞同起来:“那让日本的青少年,好一点的变得庸俗,坏一点的直接就堕落了,不是吗?” 于是话题又往美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歪了好一会儿,直到午餐便当都吃完了,两人喝茶的时候,佐伯小姐才又总结道:“我想,那个小妹妹的文稿落到审稿编辑们的手上,立刻就会被淘汰吧...尤其是现在,编辑们已经看了太多不怎么样的投稿,耐心被消耗了太多。” “这样说起来,真的有点儿可怜呢,明明那么认真地做了不是吗?写了那么多,不认真是做不到的吧?只有这一点,我还是挺替她可惜的。”佐伯小姐是自己尝试写过小说的 ,所以这一点深有体会,不能否定。 同事已经完全无所谓,随口说道:“这也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嘛,不是所有事都能happy ending的——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假如是我,我会这样对她说。” ———————— 因为有小伙伴说,虽然将女主写的小说改为原创的《我的围棋》,但《我的围棋》和《棋魂》依旧很像,只是人设改了一下,具体的情节还是大同小异,不太能接受这个。我看了一下,确实如此(主要是原定是写《棋魂》的,后来改了,但也难免在那基础上改,露出底稿痕迹来),所以昨天又改了一下。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淫魔神(陨落神)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村夜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虎王的花奴(H)
旺夫
乡村桃运小神医
鉴宝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