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因为此,各种征文、评选多不胜数,基本每本文学杂志都有自己的征文活动和奖项。这就让林千秋的选择有不少。 坏消息是,现在算是征文评奖的‘淡季’。 现在是1月末,这时候确实是日本的‘文学淡季’。据说直木奖一年颁发两次,一次是2月,一次是8月,这两个时间段都是日本的‘文学淡季’。正是为了给淡季增加一些人气,才特意将直木奖设在了这两个时间的。 不管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这个传说能够存在,至少说明2月和8月真的是淡季! 因为是淡季,所以如果林千秋很急的话,这个时候的选择余地就不是很大了。而她看来看去,最后选中了博闻社的文艺赏,决定投稿报名! 之所以选择博闻社的‘文艺赏’,最简单的,就是时间上合适!这个时候正好能投稿的评选活动就那么多,博闻社文艺赏已经征文半个月了,还有两天就截止投稿,林千秋正好明天可以将稿件送过去。 另外,博闻社的招牌对林千秋也很有吸引力...博闻社是此时日本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有历史、有规模,如果拿到它旗下杂志主办的征文活动优胜,那以后小说家的路就完全不用担心了!至少机会是不会缺的。 至于别的,博闻社‘文艺赏’是公开募集,不设门槛,而且小说都要从未发表过的原稿,这对林千秋也是加分项。先不说那种非公开募集、另设门槛的征文活动,林千秋根本没机会参加。就说发表过的小说能不能参赛,这也很重要啊! 同样2月份评选、颁奖,这时候也还能报名的直木奖,林千秋为什么不报名?除了因为直木奖的名头大,以至于林千秋都不太敢报名外。更多还是因为公开发表过的小说也能参赛,以往得过这个将的也都是业内混出一些名堂的作家。 博闻社的‘文艺赏’就不同了,征文公开信就开宗明义地说过了,这个奖就是为了选拔新人才有的,是一个‘新人奖’。不只是小说要求是从未公开发表过,一些已经有过几部作品连载、出单行本的作家,即使是用从没发表过的小说参赛,也会被‘歧视’。 除非比起其他真正的新人作品好太多了,不然也基本没希望获奖。 参加这样的‘文艺赏’,竞争没那么激烈,都是和差不多的新人竞争...林千秋当然觉得希望比较大。 而且这也就是个尝试,哪怕失败了也没什么,等到中考结束了,她有的是时间到处投稿。她就不相信了,所有人都会那么没眼光。 “...每年一届,字数要求15万到25万的长篇小说,尚未公开发表过...获奖者可获得纪念章与50万円奖金。另,获奖作品,以及其他优秀作品,均可连载于《文艺》杂志...获奖作品连载完毕,本社还将刊行单行本。” 林千秋一个字一个字确认博闻社《文艺》杂志‘文艺赏’的细节,同时根据以往的获奖情况,确定他们偏好的是通俗文学。确定无误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决定就是它了——明天就去杂志社送小说原稿! 不是说不能寄,但马上就要截止报名了,林千秋担心寄送出意外,就打算自己亲自送过去。反正博闻社总部在东京,要过去也十分方便。 ??[37]霓虹物语1981(6): 第二天日曜日一早,林千秋就带着前一天复印好的《我的围棋》第…… 第二天日曜日一早,林千秋就带着前一天复印好的《我的围棋》第一部前往千代田区。她今天要去博闻社的《文艺》杂志编辑部,递出这部小说,参加他们公开的‘文艺赏’评选。而博闻社总部所在地神田区小川町三丁目西6番2号,就在千代田区北部。 准确地说,‘神田区’不是一个行政概念,东京23区中是没有一个‘神田区’的,它更像是一个自来就有、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 过去江户时代的日本,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基本可以按照地势分为高处的‘山手’,和低处的‘下町’两大块。而神田区正是从山手到下町的第一站,是一片被平缓丘陵包围的、可以种田的河谷地带——这里本来就是武藏国神宫种植贡米的地方,顾名思义,才叫做‘神田’。 也因为是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要说‘神田区’的明确区域界限,这是说不大清楚的。只能说是生活在那里的居民,有一个大致的‘感觉’——一般认为,神田区北边的边界就是水道桥一带,南边的边界则是皇居护城河,东边到中央线为止,西边则以九段坂为限。 这个区域大部分都在千代田北部,只有零星一点儿可以延伸到文京区。 而在神田区这个区域内,能让东京人想到的东西,基本就是大学、书店、出版社、出租房这些。这是一个方便、便宜、历史悠久、充满文化气息的社区...不少知名大学都在这里,神田区神保町旧书店一条街更是日本第一,甚至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 至于出版社,岩波书店、河出书房等知名出版社就在神田区内,讲谈社所在的音羽町则在神田区西北边,文艺春秋所在的纪尾井町在神田区西南。甚至于集英社和小学馆,在没搬迁到一桥前,都是在神田区锦町安家落户的! 这样数一下,居然日本大半个出版界,就都集中在这么小小的一块土地上,这就是日本的出版王国了。 博闻社也是这个出版王国里的一员,它所在的小川町也属于神田区,和位于神保町的岩波书店、河出书房等出版社,步行不过几分钟就能往来! 林千秋搭地铁前往,但不是在神田站下车,神田站基本已经到神田区的东部边界了。要到小川町的话,在神田站下车反而没那么近——不过她也没有在最近的‘小川町站’下,而是在神保町下的。 神保町是有名的旧书店一条街,不只是旧书店对学生、文人有莫大的吸引力,这边保留了下町风情和大正西洋风格的建筑街景也是一绝。林千秋打算从神保町下车后,一路步行到博闻社本部,这样可以沿途看看。如果有喜欢的店,回来时也可以过来看看坐坐。 然而,真的等林千秋出站,一路通过神保町往小川町三丁目西走时才发现,这样走马观花其实看不到什么。神保町的精华其实在街边往里延伸的小巷子里,不少老店,尤其是有名的老牌咖啡馆,都是在小巷里的。 不过这么一路逛过去也不亏就是了,街上有的都是名声在外的旧书店,其中多数大正、昭和早期就开业了。期间就算有过装修整改,也基本保留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现在看起来就显得格外迷人。 就这么走着,林千秋倒也没有走进去一观的意思,毕竟现在首要任务还是去博闻社投稿。至于这些店,回来的时候再进去就是了。 直到看到一家有很多中华元素的店,她才停下脚步,之后用了极大毅力才没有走进去。 这家店就是‘汉阳楼’,这是一家有着70年历史的中餐厅,创办者也是在日华人。不过林千秋为它驻足,并不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更不是因为创办者是华人带来的亲切感。而是因为这家店曾经是总理常光顾的店...这样一说,身在国外的华夏人很难不想进去看看。 据说当初总理在日本明治大学求学时,就和普通的华夏留学生一样,非常想念家乡味道。发现有汉阳楼后,就经常去了——汉阳楼的创办者本就是看到了这个市场,才在大学云集的这片区域开中餐馆的。Sн?? 不过这件事在此时还不怎么为人所知,倒不是因为这事儿有什么敏感的。当下正处于中日蜜月期,日本民众对华夏领导人也都很有好感,崇拜者不少,总理留学时经常光顾,这绝对是可以用来招徕顾客的卖点。 之所以没有拿出来说,主要是日本讲究的店铺,都有为顾客保守秘密的习惯。如果顾客本身没有对外说,他们一般也不会宣扬某某名人常来消费什么的。 是直到九十年代前后,一些人根据总理的日记发现了‘汉阳楼’,过来采访和‘圣地巡礼’,这件事才公开化。店家也顺势公开,将其变成了自家餐厅的一个宣传卖点。 经过‘汉阳楼’后,林千秋特意加快了脚步。也不再东看西逛了,拐入明大通北去,就到了小川町三丁目西。然后数着一栋栋大楼的门牌,很快找到了6番2号——这里有围墙,有栅栏门,有保安看着,里面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办公楼,就是名声在外的博闻社所在了。 说不定,随便一扇窗户里,就坐着知名杂志的编辑,正在决定一部能影响日本文坛未来的作品的命运呢! 林千秋在博闻社外张望了一会儿,见这个时候进进出出的人,也看不出是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但都顺利进去了。便不再犹豫,也直接往里走...中间被保安叫住,但也不是不让她进,只是要做一个登记罢了。 登记了姓名后,保安就让林千秋进去了,十分之松弛。 “那么,大伯你知道要为‘文艺赏’投送稿件,应该往哪儿走吗?”登记姓名时林千秋想着,人家在这工作,就算不关心这种和自己工作关系不大的事,说不定也会知道,便问了出来。 年纪也确实足够做林千秋叔伯的保安没多想,大概不是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就利索回道:“是替人跑腿送稿件来的吗?直接去前台好了,前台的佐伯小姐会代收稿件,替你交给《文艺》的编辑的。” 这种稿件当然是直接交给审稿的编辑最好,能给对方留下直接印象嘛!不过那得认识编辑,或者认识能带自己进去见编辑的人才行。现在林千秋显然没这个条件,所以也只能交给前台了——林千秋很快见到了保安大伯口中的‘佐伯小姐’,那是个二十出头,长得就很文艺的女孩。 在哪儿做前台不是做呢?所以对方会来博闻社做前台,大概也是因为有一些文学上的憧憬吧。 换句话说,是个文艺青年...那种文艺青年的气质,只是打个照面就看出来了。 “参加‘文艺赏’评选的稿件啊?”看到问好完毕的林千秋拿出用文件袋装着的文稿,佐伯小姐想了想就点头:“是好像还没截止报名呢,今天是最后一天吧?小妹妹是替家里人送参赛文稿的吗...这也不是不行,先填报名表吧。” 这样说着,佐伯小姐在柜台后翻找了几下,很快找到了一沓报名表,抽出最上面一张递给了林千秋。然后又指了指一边靠墙的一排写字台:“可以去那边填写,那儿也有笔。如果遇到不会填的,可以过来问我哦!” 林千秋感谢了对方,就去
相关推荐: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NTR场合_御宅屋
弟弟宠物
旺夫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淫魔神(陨落神)
交流_御书屋